色彩风格
您的位置:宜都市检察院 > 宜都检讯

【影评】宜都市检察院干警热议《第二十条》(二)

【字号:    】        时间:2024-03-04      

(通讯员 王莉玲)扮演检察官韩明的演员雷佳音在电影《第二十条》上映后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说:“扮演检察官是在挑战自己,在电影中95%是按照正常人演的,5%是按照检察官演的”。我想这5%的部分应该就是在最后一场公开听证戏份中。作为一名检察人员,这也是我看完这部“以法律为主题,以检察官为主角,以真实案例为背景”的贺岁电影后,感觉影片最成功的部分,电影以包含宏大叙事和平凡生活的法治为主题,真实沉重的案例是主线,在专业严谨但又充满烟火气的检察官的演绎和诠释下,所有的场景和画面都会让观影者有身临其中的感觉,“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这样的“共鸣”足以使其成为现实主义题材类影片新的丰碑。

电影以刑法条文来命名,讲述的是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在法治建设领域所反映和凸显出来的一些问题。建设法治国家,法律是权威。那么法律权威来自哪里?正如影片中检察官振聋发聩的回答,“来自于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最朴素的期待”,这份期待,需要司法人员通过经手的每一起案件,在深刻理解立法本意、法律价值和追求的基础上,作出正确判断后来反馈和传递。这也才能算是“实现法的终极目标,带领人们过上良善和有意义的生活”。这样的目标,似乎要求司法人员尽善尽美,高高在上,其实不是,就像影片中的韩明一样,他们有转正留任的小心思,有会说场面话的小俗气,也有家庭琐事头疼抓瞎,更有同情悲悯的软弱心肠,回到生活,都是社会上再普通平凡不过的一个人。不同的是,司法人员接受过系统的法律教育,有法律人的理性思维,有专业的法律知识,还有多年的法律经验,担负的是坚守社会公平正义的使命。正是这样的特质结合,他们变得鲜活明亮起来,所以影片中雷佳音95%+5%的检察官演绎是形象成功的。我想说,面对简单抽象、高度概括的法律条文,一个有生活气息的司法人员才是最有可能释放法律精神的执法者,他会有许多的群众智慧和方法,引导和帮助普通民众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减少矛盾发生;会在稀松平常的案件中发觉异常的线索,从而挖掘案件真相;还会有更多的设身处地,“如我在诉”,作出彰显朴素正义的决定......因为一个能维护合法权益,惩罚犯罪的法律,才是人民群众心中的良法,这才是法律的本质。所以,作为一名司法人员,要理解法律内核,把握实质关系,需时刻贴近生活。影片中韩明的观念扭转,不正是因为儿子的“见义勇为”、上访者的执拗和那一张“我爸爸是好人”的纸条吗?

    法治道路漫漫,民众的法律信仰是基础。这种根基的培育,首先需要良法,而最重要的是依靠执法者对良法的适用和执行。我们要坚持自己法律职业的判断,也要坚守自己普通人的朴素情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对法律的正确理解和适用,从而来鼓励和弘扬社会正义,给民众维护公平正义的底气和支撑;来传承和发扬文明风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向善向美。这应该才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办案要求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