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格

道个歉怎么这么难?——打通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判决执行“最后一公里”

【字号:    】        时间:2023-12-29      

本网讯(通讯员 周涛)“我已经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行为造成了公民个人信息的非法泄露与传播,我诚恳道歉…”近日,随着廖某某的道歉,宜都市检察院对三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判决执行监督落下了帷幕。

廖某某在电信营业厅工作,20204月至20217月,他利用业务之便,获取客户电话号码等公民个人信息,以每条1元至25元不等价格出售,共获利14461.5元。202210月,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一万五千元。

因廖某某的行为同时损害公共信息安全,宜都市检察院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要求廖某某支付社会公共利益损失赔偿金,在本地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法院一审支持了检察机关全部诉求。廖某某未上诉,一审判决生效。

202211月,宜都市检察院在跟进监督时发现廖某某在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判决未履行到位,法院也未及时对该项公益诉讼判决内容交付执行。

该案是否为个例?其余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判决内容是否已全部执行?检察官对2022年办理的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进行审查,发现另外2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也存在生效判决履行不到位的情形,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被告未公开赔礼道歉。

该案是宜都市检察院办理的首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执行监督案件。检察官通过调阅卷宗,询问法院原承办人员查明事实,并经检委会集中讨论,认为法院确实存在应当移送执行未移送的违法情形。

宜都市检察院遂向法院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其及时将3件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判决移送执行。621日,法院作出回复,已将上述案件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判决移送执行局执行,1031日,全部执行到位。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裁判的价值在于执行。保证公益诉讼生效裁判执行落地,需要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打通判决执行‘最后一公里’,提升公益诉讼检察监督的整体质效。”承办检察官说。